2020年,資源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桂林市系列決策部署,以積極推動項目、用好各級資金、探索發展新路徑等方式,為村級集體經濟提質聚力。
積極推動項目發展,達到一個目標。2020年,資源縣積極整合財政扶貧資金2400余萬元,在中峰村、福景村等26個行政村發展了26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縣集體經濟辦為保證項目如期產生效益,通過加強監管、實地調研等方式會同各成員單位不定期對項目進行評估,并對進度較慢的鄉鎮進行提醒談話,責令其立行整改,倒排工期,按期保質完成項目建設。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縣26個項目均已完工,并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00萬元。目前,全縣74個行政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已超過5萬元(含),其中有18個達到10萬元以上,占比24.32%;10個達到20萬元以上,占比13.51%;2個達到50萬元以上,占比2.7%,全面完成市級要求目標任務。
用好各級資金,實現兩大突破。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投入扶持資金有突破。2020年,全縣共投入各級資金超2600萬元,在2019年的基礎上翻了近四番,占脫貧攻堅期間整體投入資金的40.99%,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提供強有力支撐。二是村級集體經濟自主經營發展項目有突破。2020年我縣共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34個,其中以自主經營方式發展項目有16個,占比47.05%,較前幾年呈大幅度增長。產業項目的增多,不僅解決了“一股了之”的問題,更為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探索發展新路徑,取得三個顯著成效。一是集體經濟產業園蓬勃發展。建成了資源縣級風電產業園、資水丹霞產業園、塘洞扶貧產業園等3個示范產業園,其中風電產業園是由全縣整合46個建制村1310萬元發展資金與廣西金紫山風電有限公司“手拉手”合作打造,每年可為村集體實現“綠色”增收131萬元。二是打造了一批項目示范點。通過項目資金傾斜、縣級試點發展等方式,重點打造了中峰、梅溪等2個示范鄉鎮及同禾村、瓜里村等10個示范村。2020年共向示范鄉鎮及示范村投入各類扶持資金1070萬元,建成村集體經濟項目17個,可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近80萬元,帶動近500戶貧困戶增收近10萬元。同時,將資源縣恒豐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能人”,與戈洞坪村共同發展茶葉種植項目,為村集體經濟增收7萬余元;遴選中峰鎮社嶺村作為“電商創業”發展模式試點,以電商為載體打通村集體經濟項目“產供銷”各個環節,實現社嶺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加3.6萬元。三是五能共聚促發展。結合集體經濟的發展實際,積極發揮“五能”力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量。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長洲區:入股分紅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近年來,梧州市長洲區堅持多方發力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積極發揮扶貧后盾單位的項目、資金、資源、信息、渠道等優勢,搭建“村企機關共建”平臺,采取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及村民穩定收益,不斷增強村級造血功能。 【詳細】
資源縣:引進貝貝南瓜 為農業添動力
為了解資源縣高山海拔蔬菜種植試驗基地引進貝貝南瓜新品種試種情況,資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軍及相關農技人員一行到資源縣資源鎮金山村貝貝南瓜示范種植基地開展調研工作。 【詳細】
資源縣:“菇”起苗鄉群眾錢袋子
1月15日,資源縣車田苗族鄉野生菌種植基地,一根根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圓鼓鼓沁香誘人。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填袋、滅菌、接種…… 【詳細】
港南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增收“雙促進”
秋收時節,在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新華村,一片金黃的稻田映入眼簾,一臺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行。“我們村流轉了150多畝撂荒的基本農田。之前水、路不通,這一片田全都是撂荒的,后來我們通過修復道路、水渠、魚塘等,完善好一系列設施之后,請專人種植和管理,現在稻田迎 【詳細】
大新縣: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這幾年我們村因地制宜發展皇鴿養殖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提高,2020年收入17萬多元。”1月5日,大新縣下雷鎮志興村委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華東說。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