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膜、農藥瓶等農業廢棄物如得不到妥善處置,容易形成“白色污染”危及土壤環境安全。7月20日,記者隨2020年廣西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采訪團在來賓市象州縣實地探訪時發現,近年來,該縣堅持人大監督與檢察公益訴訟監督雙向合力,開展治理“白色污染”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為當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探索出了一種“新招”。
據象州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水果站站長韋在雄介紹,近年來,隨著象州縣農業產業不斷發展,農藥、肥料、農膜的使用量也不斷增大,農藥瓶、肥料袋、舊農膜隨手丟棄,對農田水源、土壤造成污染。單單2019年,全縣各種農作物農膜使用量估計達14316.4噸(含重復使用量),造成殘留的有約516.4噸,占使用量的3.6%。
象州縣妙皇鄉大窩村六道垌就曾是“白色污染”的重災區。過去,由于部分村民隨手將農膜、農藥瓶扔棄在果地里,大量農業廢棄物堆積,每逢刮大風,農膜等塑料廢棄物到處亂飛。今年5月,象州縣人大常委會、檢察院等二十多個單位以及妙皇鄉200多名志愿者攜手,到六道垌果園收拾白色垃圾,以水果種植業為切入點,拉開了該縣全面綜合整治“白色污染”的序幕。記者看到,如今,整治后的大窩村六道垌果地環境干凈整潔。
“象州縣農業‘白色污染’綜合整治問題涉及的行政機關多,且涉及所有的農用地及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節點,辦案難度相當大。”象州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覃智說,在調查取證和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該縣堅持人大監督與檢察公益訴訟監督雙向合力,共同推進治理“白色污染”。今年5月,象州縣檢察院采取“公開宣告送達+公益訴訟聯席會”會議方式,就農業“白色污染”綜合整治問題向象州縣農業農村局、象州縣自然資源局等8個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聯席會議上,辦案檢察官向行政機關代表闡明綜合整治的法律依據,逐個明確行政機關開展農業“白色污染”綜合整治的牽頭責任和配合責任,行政機關積極表態支持、主動認領整改任務。
象州縣人大、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白色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性工程,今后,該縣將繼續以點帶面,直至將該項工作全面覆蓋至全縣的11個鄉鎮123個村民委,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守護美麗象州。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象州縣:603個村屯開展“三清三拆”行動
連日來,在象州縣各個村屯,一間間老舊泥房被拆除,變成寬闊的空地,留給人們種花種菜。 【詳細】
象州縣:農機社會化服務為“雙搶”提速
象州縣“雙搶”工作接近尾聲,從開始收割到夏種僅用10天時間。如此高效率離不開該縣農機部門的優質服務。據統計,今年該縣共引導聯合收割機約1200臺投入水稻搶收工作。 【詳細】
象州縣:農民工免費學技術
7月17日,象州縣總工會在該縣工業園區舉辦農民工電工技能培訓班,學員覃歡說。 【詳細】
象州縣:村集體經濟觸“電”發展
5月29日,象州縣運江鎮山坳村舉行簽約儀式,村民合作社將和象州眾森黑皮雞樅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聯營發展。山坳村是象州縣最偏遠的貧困村,全村已在2016年脫貧,但是村集體經濟一直發展緩慢,2019年收入僅6萬多元。 【詳細】
象州縣:兜底保障不漏一戶
象州縣深入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針對“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特殊貧困人口,發揮低保政策在脫貧攻堅的兜底作用 【詳細】